马化腾在知乎的发问,一举将产品互联网的概念推上全民热论的高潮,伴随着话题不断升温,媒体焦点、融资方向、市场需求都开始向TO B企业偏转,TO B 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,在大环境里乍冷还春,市场未成型之前,逐利之人都期待分得一杯羹。
但盲目入局,可能只会被资本玩弄。
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两年前便在圈内流传,在消费互联网如火如荼之时,明显不太被投资人青睐。其实对于大多数投资人来说,C端市场的饱和才是其不得不寻找新的经济契机的动机。
而且技术手段已经在C端挖掘足够深,对于产业链更长的B端还只浮于表层,如果能够进入,绝对是一块肥肉,但由于B端体系的复杂,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,不像C端在某种程度上抓住用户心理,也许产品并不没有那么好也无所谓,而B端需要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价值。
无论如何风口已来,迎难而上是国内很多创业者的品质,而只有深刻理解市场现状,才能少走弯路。
虽然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差异较为明显,但两者并非完全隔离开来,两者在利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,满足客户碎片化、定制化需求等诸多方面具有契合性。
服务对象不同,但服务逻辑是一样的,都是靠产品和技术,如马化腾反复强调,腾讯在转型过程中只是起到连接的作用;从更深的商业交易的角度来说,TO B和TOC虽运营手段不一样,但均为传递价值。
所以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方向之变,本质上也可以被认为是商业变革的工具之变,这个工具将会在利益的驱动下被深入到各行各业,但对于想要入局B端的企业来说,这个风口也许并不像C端那么容易抓住。